有什么样的评价,就有什么样的教育——温州市教育评估院综合评估科科长王旭东的教育评价观点

栏目分类有什么样的评价,就有什么样的教育——温州市教育评估院综合评估科科长王旭东的教育评价观点

你的位置:足球对冲项目是什么意思呢 > 新闻动态 >

有什么样的评价,就有什么样的教育——温州市教育评估院综合评估科科长王旭东的教育评价观点

发布日期:2025-08-22 03:13    点击次数:145

    编者按:2020年10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,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从教学改革、课程改革迈向评价改革的新时代。围绕教育评价这一重要话题,记者专访了浙江省温州市教育评估院综合评估科科长王旭东,深入探讨一线教师在教育评价改革中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,以及如何更好地参与其中。

王旭东

    中国教育技术学会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、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教育统计与管理分会理事、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,浙江省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库专家、第三届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委员会(考试与评价)委员、浙江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核心骨干成员、浙江师范大学和温州大学兼职导师,温州市教育评估院综合评估科科长、温州市首届教坛中坚。

    记 者: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评价改革呈现出哪些态势?

    王旭东:

    从评价范围来看,传统评价侧重学生智育方面的学科评价,现在则要转向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。从评价内容来看,传统考试侧重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,现在则要侧重学生的核心素养。从评价时间来看,原来侧重期末评价,现在则更侧重过程评价。从评价方式来看,传统的纸笔测评正转向现场表现性评价。从评价结果来看,由总分评价转向分项评价,分数定量评价转向等第定性评价,水平评价转向增值评价。从评价组织来看,由传统的区县统考转向校本考试,期末考由学校自行命题、组织、批改、评价。

    记 者:教师应该如何合理命制校本考试试卷?

    王旭东:

    目前来看,区县和学校考试存在考试次数偏多、难度较大、质量不高、结果使用不当等突出问题,这些问题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导向,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。

    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《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》,应该取消期末区县统考,这是减负的重要行政手段之一。实施校本考试,才能真正实现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,即“教什么、学什么、考什么;教得多、学得多、考得多;教得难、学得难、考得难;怎么教、怎么学、怎么考”。

    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校考试观,发挥学校考试的积极效应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同步发展。学校考试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达标考试,不是像中高考那样的选拔考试。学校考试命题必须以本校学生实际水平为本,以激励本校学生发展为根,要让优等生考出危机感,让中等生考出竞争力,让后进生考出积极性。要让学生考出成功、自信、梦想、追求和努力,形成良性循环。千万不能把学生的学习动机、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考没了。

    要发挥考试内容的导向功能。20%以上试题应直接取自或改编自教材中的原文、例题和作业,引导学生重视课本学习;20%以上试题应直接取自或改编自官方配套作业和教师自行布置的作业,也就是学生做过的作业题,引导学生重视作业学习,回归学习过程;50%以上试题应来自课堂上的例题、习题和讲评过的试题,引导学生重视课堂学习。千万不要出现“教得多但没考,考得多但没教”的现象。

    要合理控制整卷难度。小学试卷难度值应大于0.9,以0.95为佳,标准差小于10,及格率要大于95%;初中试卷难度值应大于0.8,以0.85为佳,标准差小于10,及格率要大于90%。

    要优化命题技术。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数量和分数比例,提高情景性、探究性、开放性、综合性、跨学科等试题的数量比例,严格控制这些试题的分数,即大题难题低赋分,对高分学生形成区分度。

    记 者:义务教育阶段要推行分项评价,如何做好这项工作?

    王旭东:

    学校考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诊断教与学的问题所在。总分评价过于笼统,而分项评价则有利于精准诊断和针对性指导。

    分项评价通常可以按照学科素养、学科知识、学科能力和认知能力四个维度来进行。例如,语文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项评价。

    学科素养:可以分为文化自信、语言运用、思维能力、审美创造和综合五大模块,分别进行评价。

    学科知识:可以分为基础知识、现代文阅读、古诗文阅读和写作四项,分别进行评价。

    学科能力:可以分为识字与写字、阅读与鉴赏、表达与交流、梳理与探究和综合五项,分别进行评价。

    认知能力:可以分为识记、理解、应用、综合、评价和创新六项,分别进行评价。

    教师可以通过统计本班学生各个分项的得分率,精细诊断自己的教学问题。例如,如果本班古诗文阅读的得分率明显低于同行,这表明自己在古诗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短板。此时,教师可以多阅读一些古诗文教学方面的理论和案例,多听听优秀教师的课,从而提升自己在古诗文教学方面的能力。同样,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分项的数据,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优劣势,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扬长补短。

    记 者:义务教育阶段要推行等第评价,如何做好这项工作?

    王旭东:

    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严格遵守评价的伦理规范,尊重学生人格,保护学生的自尊心。考试成绩以总分方式呈现时,往往会引发排名和排序的效应,这会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。尤其是小学生,对分数比较敏感,自己考了99分,看到同学考了100分,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。实际上,99分和100分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差异。因此,义务教育阶段提倡采用等第评价,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横向比较和分分计较的思想,淡化排名现象和差异感。

    在小学阶段,可以设置三到四个等级,将待合格率控制在5%以下。具体来说,一、二年级的优秀率应控制在70%以上,建议达到80%;三、四年级的优秀率应控制在60%以上,建议达到70%;五六年级的优秀率应控制在50%以上,建议达到60%。

    在初中阶段,可以设置四到五个等级,将待合格率控制在10%以下,建议控制在5%以下。具体来说,七年级的优秀率应控制在40%以上,建议达到50%;八年级的优秀率应控制在30%以上,建议达到40%;九年级的优秀率应控制在20%以上,建议达到30%。

王旭东作“数据赋能教学:实证教研”专题讲座

    记 者:新课程强调学科实践活动,教师如何设计现场表现性评价?

    王旭东:

    现场表现性评价通常要求学生在某种特定的真实或模拟情境中,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,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、问题解决、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。这种评价方式具有应用性、实践性、综合性和趣味性,深受学生喜爱。

    研究和实践表现性评价,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支点,也是一个新的挑战。它注重动手操作、作品展示、口头报告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,大力提倡听、说、读、做、演等非纸笔测评。这有利于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、态度、情感价值观立意,从重视解答习题能力转向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能力,从纸笔应试能力训练转向操作实践、技能素养。

    目前来看,小学低段的表现性评价娱乐性、趣味性、形式性比较强,没有很好地体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重点。要设计现场表现性评价,首先应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重点内容确定表现性评价主题,并设计匹配的评价任务,然后设计测评的情境和物品,最后设计评价量表及其评价要素。

    例如,听说能力评价的要素可以包括发音准确性、内容完整性、内容准确性、表达流畅性和表达情感性。又如,读书心得交流、小组讨论观点等评价要点侧重于言之有序、言之有物、言之有见、言之有情。再如,科学学科的测量评价要素可以包括使用步骤、使用方法、读数正确、熟练程度、细心程度、科学态度、创新表现等。

    优秀的现场表现性评价要做到以下六点:一是主题紧扣学科重难点内容,二是“教—学—评”一致,三是情境设计具有真实性,四是设问具有层次性、开放性和综合性,五是评价标准简易可操作,六是能够科学评价学生的情感、态度和价值观。

在第二届教育与评价峰会上,王旭东谈“新课标、新教材下,教师如何重塑评价理念与方法”

    记 者:课堂上,教师应该如何进行理答?

    王旭东:

    课堂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或评判,而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效果(包括回答、操作和展示等)所做出的言语或行为上的反馈,它是教学活动一个必不可少的反馈环节。

    教师的一句评价语可能会让学生终生难忘,甚至影响其一生。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会显著影响课堂教学效果,在一些高级别的公开课、优质课上,许多精彩的评价语让课堂熠熠生辉,充满了教育智慧和艺术气息。

    教师们要充分认识到课堂评价的重要性,掌握课堂评价的策略和即时评价技术,通过课堂评价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,优化学习过程,开拓学生思维,鼓励学习积极性,激发学生的成功感。常见的评价语模式由三句话构成:首先给予正向肯定,例如“回答得很好”;其次指明好在哪里、为什么好;最后提出一个改进建议,说明如何会更好。优秀的评价语要做到像春雨一样,润物细无声。当学生回答正确时,要锦上添花;当学生回答错误时,要雪中送炭;当学生回答半对半错时,要引导百家争鸣;当学生不会回答时,要用心浇灌、静待花开。 

(来源:《成长》杂志2025年10期)